电气行业成功案例
发布时间:2021-06-30 00:00:00 点击:
合同双方发生分歧、甚至矛盾激化,失去信任,合同尾款无法顺利收回,怎么办? 如何在僵局中找到突破点,使双方重拾谈判并达成圆满结果?
作为专业的第三方信用管理公司,我司通过多样化的催收技巧和谈判手段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:
1. 充分发挥第三方催收公司独立、公正的角色优势,与债权、债务双方均建立良好的信任 关系;2. 利用丰富的实战经验,结合个案特点,创造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可行方案,消除分歧,打破僵局;3. 通过精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,适时提供第三方担保,转移风险,确保还款计划顺利执行;4. 始终以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为目标,不言放弃,力争促使合同双方化解矛盾,重塑信任,实现新的合作契机。
下面的经典案例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策略的成功实践。
【一】案件基本情况
债权方是美国最大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之一,债务方是国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。2013年底我司接受债权方委托,向其债务方追收一笔账龄超过两年、金额为210万元的设备尾款。
接受委托后,我司商账顾问对案件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,全面调查了债务方的经营状态并与其进行了初步沟通,得出如下结论:
1. 从国内光伏产业整体情况看,债务方经营情况恶化,并非属于恶意拖欠;
2. 从合同双方的争议焦点看,债务方所购置的设备技术复杂度高,
急需债权方提供技术援助,但合同约定的质保期、服务期已过,
并且设备尾款未付,债权方拒绝提供额外技术支持,双方就此
发生激烈争执;
3. 案件的切入点应该是利导,而不是力压。
【二】催收策略及过程
(一)深度调查——发掘债务方拖欠的真实原因和动机
知已知彼百战不殆。对债务方进行深度的背景调查是进行案件预判、制定操作策略的重要依据。
我们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、调研人员,利用遍布全国的客户资源网以及来自协会和政府的支持,快速、全方位地获取债务方的信用信息,包括但不限于:1)工商注册情况;2)行业地位和资信情况;3)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;4)债务纠纷及法律诉讼的历史记录;5)分支机构和关联企业等。
通过调查,我司获知债务方面临行业发展瓶颈,需要全面的技术改造升级,资金十分紧张。同时也摸清其真正的意图和心里底线为:寻求债权方技术支持,解决技术难题并保持系统正常运行。因此,一次性支付尾款的可能性不大。
(二)因势利导,针对性施压——促成付款计划基于上述调查分析,我司迅速采取行动:
1. 解析委托方及我司在本案中的有利优势,利用该优势对债务方进行施压;
2. 明确代理意见及底线,坚持维护委托方合法权益,使债务方感受到我方意见的严肃性;
3. 以保持技术合作关系为突破口,因势利导,同时给予债务方充分理解,由我司作为第三方主导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:210万元分四个月还清,并顺利收回前二笔共计110万元款项,前期运作成功。
(三)危机公关——成功化解付款危机
古人云:用兵之道,攻心为上。制定催收策略也是如此。
在本案运作过程中,债权、债务双方摩擦不断,矛盾逐步升级,但只要找准了双方的矛盾点和利益点,对症下药地制定方案,就能满足其各自的心理要求,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本案债务方付款110万后,突然提出停止剩余1000万的尾款的支付!经我司及时沟通,发现导致付款计划受阻的争议点,一是债务方的设备运行出现问题,债务方坚决要求债权方提供技术服务;二是债务方担心付清尾款后债权方不提供技术服务,而债权方坚持尾款支付之前不提供技术服务。
我司判断:债权方和债务方之间的基本信任已经不存在,化解危机必须搭起信任的桥梁。基于此判断,我司迅速利用第三方的独有优势,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,屡次化解付款危机,获得了双方的认可与信任。
第一次,一封《法律意见书》阐明利弊,促成债权方提供一次免费的技术服务; 第二次,以公平合理为原则,说服双方接受有偿服务的解决方案;
第三次,经过大量艰辛、细致的工作,在合同之外促成了独立的技术服务协议,并将双方均可承受的费用降至最低的10万元。
(四)风险转移 -- 提供担保,圆满结案
本案之所以能圆满结案,关键的一步在于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方担保的方案,将债权方认定的风险转移到我司。
在案件运作的最后阶段,双方虽然就各项争议都达成了一致,但鉴于前几次的经历,彼此缺乏互信,谁也不愿意先履行义务,案件发展出现了停滞的尴尬局面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司果断提出, 由我司向债权方垫付260万元。
我司之所以提出为债务方提供担保,主要基于:1)化解双方互不信任而导致的付款僵持; 2)促使债权、债务双方化解矛盾,重塑信任基础,实现新的合作契机;3)双方均认可并信任由我方作为第三方进行担保完成交易;4)基于我司专业的风险评估经验和对案件主导性的把控能力。
【三】案件评述
此方案的成功实施,再次证明:B2B商账催收绝不是一味地给债务方施压,更重要的是设身处地理解双方顾虑,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善于化解矛盾,勇于承担风险,把客户的客户当成自己的客户,力争做到让债权方和债务方都满意和信服,最终既到达收款的目的,又解决了债务方的难题。